Hot News

首頁 / 雜誌 / 第三部門學刊
  • ISSN:1811-0940
  • 出版單位:第三部門學刊編輯委員會

第三部門學刊 Third-Sector Review

201209 (18期) 企劃導讀

緣於國立政治大學「公民社會暨地方治理研究中心」編輯《台灣公民社會紫皮書》之機會,紫皮書編委會特別推薦其中幾篇佳作投稿本刊,內容涵蓋文化創新、婦女運動、社會企業,以及醫療改革等議題。本期經嚴謹審稿通過四篇論文,第一篇為丘昌泰教授撰寫的「在地文化創新的民間推手」。該文指出臺灣在地文化創新過程中,曾存在著不同集體記憶族群的多重誤解、對立與衝突,但經過不同形式的溝通、互動與體諒,目前已經出現兼具文化融合性與包容性的在地創新文化;而推動在地文化創新的主要推手是在地性的公民、非營利組織與社區發展協會所形成的草根性公民社會。

第二篇是彭渰雯副教授撰寫的「解嚴後臺灣婦女運動回顧與展望」。論文回顧解嚴以來臺灣婦女運動的發展與成果,並指出其中兩個重要轉變。其一是運動議題的多元化和立場的分化,特別是性解放論述造成的婦運對立,使得與性自主相關政策不再有一致的「婦女團體立場」;其二是與國家的關係從對抗轉為參與、合作,特別是促成中央與地方政府成立「婦權會」的諮詢參與機制,增加了民間婦團在體制內發言的機會與影響力,但也可能有發言權壟斷和菁英化的危險。

第三篇為鄭勝分助理教授與劉育欣博士生合作撰寫的「社會企業之動態性分析」。論文指出多數研究對於社會企業定義仍缺乏明確共識,且大部分側重於規範性視野,甚少就社會企業進行動態性剖析,基此,該文就以下三個核心問題進行探討:一、社會企業核心定義究竟為何?是國際組織規範性定義,或社會企業發展途徑理論?二、政府補助、微型貸款、群眾募資或公益創投何者較適合做為社會企業創設基金?三、社會企業是否該法制化?

第四篇為劉梅君教授撰寫的「臺灣的公民社會與醫療改革」。該文檢視臺灣健保制度,終結了臺灣家庭因病而貧的悲劇,幾近百分之百的覆蓋率,低廉的保費,以及包山包海的醫療服務,使得健保成為臺灣引以為傲的社會保險制度。然而健保財政頻亮紅燈、結構性問題使得臺灣醫療環境面臨難以永續的挑戰,改革成為迫在眉睫的當務之急。臺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在這個巨大艱難的改革社會工程中,從初始面臨的質疑與嘲諷,到今天的社會理解,甚而公私協力攜手,一步步推進制度的改進,讓醫療回歸以人為本的初衷,重建醫療本應具有的公共性與公義價值。

所有期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