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首頁 / 圖書 / 非營利組織叢書 / 非營利組織法制與財政論文集
非營利組織法制與財政論文集

非營利組織法制與財政論文集

Collection of Thesis on Legalization and Finance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

  • 主編:第三部門學刊
  • 書號:52JNP00301
  • 定價:300
  • 出版社:元照出版(智勝經管系列)
  • 出版日:2015/09
  • 版次:1版
  • ISBN:9789864570140

為尊重著作權及符合「合理使用」原則,若有PPT或各章授權使用需求,請與本公司洽詢(02-2388-6368#181)。

書摘

  1. 我國「第三部門基準法」之草擬
    各國政府近來莫不對日益興盛的第三部門進行管理,讓第三部門得以在法的軌道上運行。本文認為台灣應就第三部門的特性及其與國家、社會間之關係,整合不同型態的第三部門組織( 如準NGO、公設財團法人、NPO、NGO等), 從《行政法》(公法) 的角度, 將現行雜亂分散且定位不明的法規( 如《民法》、《人民團體法》、《志願服務法》、《公益勸募條例》、《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監督管理準則》等)做一整合,制定一部「第三部門基本法」(或可稱之「公益法人組織設置與管理條例」)。基此,本文擬從第三部門之性質著手,進而檢討現行台灣法律規範的問題,且討論第三部門的法律關係,最後嘗試草擬一部「第三部門基準法」,以供日後立法參考。
  2. 我國私立大學校院會計操縱程度影響因素之研究
    本研究探討組織特性、財務特性與監督特性之各項變數,對於私立大學校院會計操縱程度之影響。實證結果顯示,組織特性、財務特性與監督特性皆會顯著影響私立學校的會計操縱程度。就個別變數而言,組織類型和營運現金流量變動數等,皆與會計操縱程度呈顯著負相關,顯示大學組織與高營運現金流量變動者,其會計操縱程度較低。至於餘絀變動數、管理費用變動數、是否為大型會計師事務所查核等變數,則與會計操縱程度呈顯著正向關係,顯示高餘絀與管理費用變動,以及經大型會計師事務所查核者,其會計操縱程度較高。
  3. 我國非營利組織捐款收入影響因素之實證研究
    本研究探討影響非營利組織捐款收入之各項因素,分別從組織特性、收入特性與費用特性等構面,測試其各項組成變數對於非營利組織捐款收入之影響。實證結果顯示,在組織特性方面,只有是否為全國性組織變數與捐款收入呈顯著正相關,顯示全國性組織比地方性組織更能獲得捐款收入。在收入特性方面,捐款收入與商業收入、補助收入及計畫收入呈顯著負相關,因此,對於捐款收入而言,上述收入會對其產生排擠效果。在費用特性方面,捐款收入與業務費用、辦公費用及人事費用皆呈顯著正相關,顯示上述收入會對其產生互補效果,因為當組織所從事的相關活動愈多,或者所投入的管理及募款人力愈充足時,組織所獲取的捐款收入也就愈多。
  4. 公私協力的課責:我國有機農產品驗證制度的績效評估
    治理的內涵強調,衝突的解決是種非零和的調適與協調過程。在現今的治理思潮下,國家機關已被鑲嵌於網絡之中,與網絡中的其他行動者一齊參與公共議題解決。管制性政策的本質與治理的協力概念可能杆格不入,且在管制的過程中常有衝突之產生。當執行自我管制性政策時,國家機關該如何與其他非政府部門協力合作?又該如何評估其運作績效?換言之,基於政策性質的不同,國家機關可能因此而發展出不同的治理模式。從課責的觀點出發,本文以我國有機農產品驗證制度為例,藉由訪談有機農業政策網絡當中的行動者,進而檢視整體驗證制度的運作績效。本文一方面希望突顯在強調公私合作的有機農產品驗證制度當中,國家機關與第三部門之間的合作關係;另一方面,本文希望進一步評估目前有機農產品驗證制度的實際執行成效,藉此提出政府未來經營有機農業及驗證制度的政策建議。
  5. 論促進我國非營利組織發展的法制化
    現代政府的主要職能是分配公共資源與管制社會活動,以達成公私部門政治意識型態的統合以及經濟利益的一致。由於政府運作隱含了權威性的從屬意涵,與由非營利組織為主體的公民社會運作是基於信任平等的網絡關係明顯不同,兩者的使命與目標也有差異,所以,兩者之間的夥伴關係將根據系絡因素而做多種策略性的考量,而難以發展出穩定的互動模式。因此,由政府主導非營利組織各種形式的法制化,其手段可能不外是主管機關利用行政手段加強對於非營利組織的管制,甚至是深化了政府對於非營利組織的變相剝削。基於台灣的歷史脈絡與政經結構的系絡特性,長期以來,非營利組織在政府高度監督控制之中崎嶇發展,非營利組織所代表的少數族群、弱勢團體與非主流價值的意識型態與經濟利益遭受壓制與扭曲。在此一系絡特性之下,台灣的非營利組織要無條件地接受政府之「促進發展」的相關優惠,似乎緣木求魚,甚至法制化還可能使非營利組織陷入更嚴峻的行政枷鎖,因此,本文認為與其期盼政府提供資源,但承受由此衍生的問題與代價,不如重新思考非營利組織與政府之間互動的制度環境,釐清兩者互動制度性安排之中彼此的定位,共同促成優質制度環境的形成與運作,以促進非營利組織的自主性與專業性,方是促進我國公民社會健全發展的根本之道。
  6. 臺灣基金會預算過程之研究
    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社會多元化的浪潮下,非營利組織的興起與發展與日俱增,國內外相關的研究不勝枚舉,或探討非營利組織內部運作與管理,或探討組織外部與政府及一般大眾關係,然任何組織之運作無法脫離預算議題,由於非營利組織財務或多或少依賴捐款與政府補助,預算過程究係為何,有其探討之必要性。本研究訪談11個基金會的執行長或預算相關人員、四位學者專家,以及執行問卷調查,針對基金會預算過程進行全盤瞭解,研究結果得知基金會多半採由下而上的預算編製方式,然近年因經濟不景氣,民眾捐款減少,也逐漸兼採由上而下的方式,以控制整個預算規模。各基金會主要由董事會進行預算與決算審查,才能送主管機關核備;預算執行遇有經費不足或剩餘之情形,有些基金會具有相當明確之預算追加減程序與規定,有些基金會則較簡化,可能由執行長進行預算變更,再請董事會追認。鑑於預算過程之周延有助於基金會之財務控管與決算掌握,也有助於相關預算資訊之準備與公開,從而建議基金會強化預算編製、預算審查、預算執行與決算辦理等預算過程之各階段。
  • 作者:(按章節順序排列)
    呂炳寬、林江亮、陳美君、謝昶成、俞凱菱、孫同文、孫煒、郭昱瑩

目錄

  1. 我國「第三部門基準法」之草擬/呂炳寬
  2. 我國私立大學校院會計操縱程度影響因素之研究/林江亮、陳美君
  3. 我國非營利組織捐款收入影響因素之實證研究/林江亮、謝昶成
  4. 公私協力的課責:我國有機農產品驗證制度的績效評估/俞凱菱、孫同文
  5. 論促進我國非營利組織發展的法制化/孫煒
  6. 臺灣基金會預算過程之研究/郭昱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