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組織與管理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201908 (12:2期) 簡介

第一篇作品中,歐素華分析欣葉餐飲集團的案例。老酒能夠裝入新瓶嗎?這家傳統台菜餐廳會不會因為迎合年輕族群,卻氣走了忠誠顧客呢?這個議題在任何新舊迭代的組織都會遇到。這篇作品點出「舊酒新瓶」的成敗關鍵不只是迎合新客群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理解組織內資源的融合方法。這不只是將兩項資源組合起來,更要讓它們形成某種綜效,最後形成服務方案。在過程中,資源必須要兩兩相吸,而不能相互排斥;必須要相互融合,而不相互分割。這篇文章讓我們重新思考資源的運用,也反思商業模式相輔相成的構想。

第二篇文章是有關於網路負評的回應過程。李怡慧分析社交媒體中企業與顧客互動的方式。社交媒體已經廣為普及,但這是幸運,也是不幸。幸運是因為社交媒體可以加速訊息的傳播,也可以拓展觸及的規模。但社交媒體也帶來了不幸,因為壞事可以瞬間傳千里,負面評論的傳播如果無法及時掌握,企業很有可能會在數日之間滅頂。然而,我們卻很少想到,發表負評的「黑粉」也可能被正義的「白粉」所抑制。李怡慧的研究揭露了黑粉與白粉的交手過程,讓我們理解經營線上社群的挑戰。

第三、四篇作品都不約而同地討論到物件(artifacts)。前者由於李慶芳主筆,分析科技公司如何進行跨專業的溝通,成員透過物件進行「做中學」,以便應付瞬息萬變的挑戰。這份作品也反映慶芳過去數年對於半導體知識管理的研究,其重心便是放在調適性的學習。他指出,愈複雜的知識體系往往可以透過最簡單的物件去破解。這也讓我們重新理解跨界合作的斜槓法則,是可以由物件中抽取寶貴資訊,邊做邊學地解決複雜的技術問題。
相對地,陳蕙芬分析物件中隱含的計謀,用來回應機構所帶來的阻力。她分析國小老師溫美玉如何運用新的教學方式,悄悄地改變填鴨式教育的僵局。這篇文章分析教育創新的「溫氏效應」。原來,溫老師的創新計謀全部都隱藏在她所設計的教材之中。物件所呈現的不只是它的表面功能,更藏匿精心籌劃的創新謀略;一則以教育學子,一則以回應機構的制約。這兩篇文章拓展「物裡學」的觀念:物件「裡面」藏有知識體系、深刻涵義以及驚人計謀,但我們必須學習如何去解讀。

這四篇文章雖然探討的主題都不一樣,但某種程度上都在理解創新。例如,由餐廳來看服務創新;透過社群網絡分析粉絲經營的創新;以物件分析跨專業合作的新模式;或者,巧妙設計教材與教學方法以在阻力中推動教育創新。作者都在不同的主題上思索著嶄新的觀念,也反省著現行的做法,更對現象進行更深入的解讀。這不就是啟蒙運動的精神嗎!我們期待,跨領域質性研究專刊未來能夠引領更多精彩的作品,深入地解讀現象,也開啟學術新文風。我們更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新一代學者投入質性研究,讓學術作品不只對企業產生影響,也能帶來原創性觀念,激盪出智慧的靈光,啟動社會文明的進步。也許不久之後,新一代學術文壇將才人輩出,不但創作更多優質作品,也開創學術界的啟蒙之旅。

201908 (12:2期)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