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首頁 / 金融.經濟 / 抗通膨的好幫手及財務預測制度

抗通膨的好幫手及財務預測制度

文章發表:2025/08/01

撰文:謝劍平
  • 台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所專任教授
  • 財團法人台北市高等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抗通膨的好幫手

了對抗通貨膨脹,美國首度於1997年發行物價指數連動公債(Treasury Inflation Protection Securities, TIPS),到期期間介於1∼10年,並以10年期為主。債券本金會隨著消費者物價指數變動而調整,每半年付息一次,付息金額為本金的固定比率。例如,2010年7月15日所發行的10年期TIPS,票面利率為3%,半年付息一次;若有一投資人以100,000美元平價買入,而付息日當天的年通貨膨脹率為2%,則調整後的本金將為101,000美元[=$100,000 × (1+2%/2)],投資者可得利息為1,515美元[=$101,000 × (3%/2)], 而非1,500[=$100,000 × (3%/2)]。換言之,通貨膨脹率愈高,債券配息亦將隨之調整,以彌補投資人購買力之損失。截至今日,全球已有美國、以色列、冰島、英國、澳洲等二十幾個 國家曾經發行TIPS,香港也在2011年7月發行抗通膨債券 (iBond),每半年配息一次,利率是過去半年的平均通脹率,台灣則尚無發行計畫。

財務預測制度

台灣的財務預測制度採自願公開方式。簡式財務預測涵蓋期間至少1季,至少應提供營業收入、營業毛利、營業費用、營業利益、稅前損益、每股盈餘及取得或處分重大資產等預測資訊及會計政策與財務報告一致性之說明。

各項目之金額得以區間估計表達,且須說明其基本假設及相關估計基礎。若有更新(正)財務預測者,尚應增加揭露其更新(正)之原由及對預測資訊之影響。 此外,採簡式財務預測者應隨時評估敏感度較高之基本假設變動對財務預測結果之影響,並據以決定是否有更新財務預測之必要;若發現財務預測有錯誤,可能誤導使用者之判斷時,應更正財務預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