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首頁 / 時事直擊 / 金融.經濟 / 新台幣貶值為何壽險業還會產生匯損?

新台幣貶值為何壽險業還會產生匯損?

文章發表:2018/12/05

林傑宸
  • 崇智高等學習股份有限公司講師

2017年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勁升8%的幅度,使台灣壽險業面臨極大的匯兌損失壓力。由於壽險公司有很大部位資金配置在國外資產,當新台幣升值時即會產生匯兌損失,2017年壽險業未避險前匯兌損失達新台幣6,488億元,扣除同時間避險利益4,568億元及收回159億元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後,全年匯兌損失高達1761億元。2018年首季,新台幣延續升值走勢,兌美元匯率共升值了2.5%,未避險前匯兌損失為新台幣2,050億元,扣除避險利益1,426億元及收回32億元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首季匯兌損失也高達592億元。

惟2018年第二季起,國際美元重拾強勢走勢,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轉升為貶,由29.1(NTD/USD)貶至10月底的31.96(NTD/USD),累計2018年前10月的新台幣轉貶了3.75%的幅度。照理說,新台幣貶值對壽險業海外投資部位應該有利,但金管會所公布的資料卻讓市場失望了,壽險業的匯損竟不減反增,2018年前10月累計淨匯損已達1,782億元,甚至還高過2017年一整年的淨匯損金額,呈現新台幣貶值,匯損卻反而增加的奇特現象。

新台幣升值造成壽險業匯損,大家應該都可以理解;但新台幣貶值怎也會造成壽險業產生這麼高的匯損數字呢?從金管會公布的資料可知,2018年前10月,壽險業未避險前的確產生了3,543億元的匯兌利益,但在避險部位上卻出現高達5,075億元的損失,加上提列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250億元後,就產生了1,782億元的淨匯損。由此分析,我們就可知道真正原因,關鍵就在壽險業「過度避險」的部位了。

壽險業從事海外投資,通常都會同步進行避險操作,如使用遠期外匯契約或換匯交易等。由於新台幣於2017年強升8%的幅度嚇壞了壽險業,加上2018年首季新台幣延續升值走勢,為了避免匯損金額擴大,壽險業紛紛調高避險比重,從2017年70%提高到2018年的81%,致使避險成本大幅增加。以遠期外匯契約避險為例,假設避險當時新台幣即期匯率為29.6(NTD/USD),6個月期遠期匯率為29.1(NTD/USD),若壽險業要規避海外投資部位的匯率風險,通常會以當時的遠期匯率預售美元,若契約到期時,新台幣即期匯率仍為29.6(NTD/USD),原海外資產雖無匯兌損益,但其遠期外匯契約卻會有0.5(NTD/USD)的匯損,此即避險成本。因此當壽險業加大避險力道時,就會產生避險成本大增的情況,加上新台幣貶值還需要同步提高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而形成新台幣貶值、匯損不減反增的奇特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