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亞馬遜開始的25年風起雲湧,跨境電商如何快速成長?
文章發表:2020/05/14
說起海外網購,多數人直覺聯想到亞馬遜(Amazon)。的確,1995年亞馬遜網路平台上線,掀起台灣海外購書的熱潮,一直到現在全球跨境電商市場蓬勃發展,這25年間有哪些重要轉折?台灣又能在這股熱潮中挖掘哪些待開發商機?
「跨境電商」算是從中國大陸傳入的外來名詞,「跨境電商」定義就是以網路平台進行交易,完成信用付款,再搭配跨國界的物流運輸。台灣地區消費者最早接觸這類型消費行為,應該是始於1995年創立的亞馬遜(Amazon)網路以原文書為主的「海外網購」,回想那個年代隨著「亞馬遜海外購書」這類帶有雅痞性質的消費行為興起,記憶裡那個年代空運快遞廠商DHL、FedEx、UPS的電視廣告,讓人想要拼湊跨境電商物流的營運模型,也想了解跨境電商發展是如何快速成長。
海外網購盛行 空運快遞扮演重要角色
以美國最大的亞馬遜來觀察,在重要交通據點設立發貨倉庫,具有實現訂貨、諮詢、取貨、包裝、倉儲、裝卸、中轉、配載、送貨等物流服務的基礎設施、移動設備、通信設備、控制設備,接到來自全球各地的訂單之後,從最接近客戶的發貨倉庫出貨。運作一段實驗期取得市場參考數據之後,亞馬遜獲得更詳細的大數據,掌握各地消費習性後進一步「提前部署」,讓每一項商品更接近客戶的地方以降低物流成本,縮短客戶等待時間,提高客戶滿意度。
看似簡單的商業模式,背後伴隨著複雜的法規、金融、資訊、物流配合工作,包括快速通關、連線作業、無紙化通關、先放後稅、預繳稅費保證金、收貨人身分核可等等,在1990網路年代初期不斷挑戰舊時代的思維,克服每一個操作環節。
在以上的劇本裡,會發現一個特殊現象:這類「海外網購」公司客戶遍布全球的前提之下,卻又講究效率、時限的管理,高成本的空運快遞必須扮演跨國物流最重要的大動脈,空運將貨物送入各國國境通過各國海關,經海關快速驗放後轉入扮演微血管的各國公路運輸系統,空運加上公路聯運,就如某廣告所述「使命必達」將貨物送到客戶的手上。有趣的是,除少數特殊案例之外,擔負傳統國際貿易90%以上物流的海運卻被摒除於外,數據會說話,根據我國關務署統計資料,2014年國內一年進口跨境電商貨物1,582萬份,進口物流100%採空運模式由桃園機場入境。
2014年,也就是網路購物創辦近20年後,這看似平靜穩定的商業模式悄悄出現變化。
拚時效、降成本 海運快遞應運而生
中國的淘寶、京東、天貓以內需市場為主、境外銷售為輔的巨艦級電商逐年高速成長,前述的網購模式漸漸正名為跨境電商,這些跨境電商平台比起亞馬遜之類以美國為總部者有以下幾項特色:(1)銷售產品更低價、更多元;(2)銷售出貨點更接近台灣市場,配送時間更短;(3)使用中文網站更適合作為溝通平台。除此之外,近10年另一項重大變革是智慧型手機漸漸取代電腦,成為更方便的下單工具,尤其行銷最成功的蝦皮電子商務網站2015年成立之後,讓「跨境電商」、「海外網購」不再侷限於早年的中產階層,中文網購平台易學易懂,開始快速滲入平民、青少年階層。根據關務署統計資料,「海外網購」每件包裹平均完稅價格從2011年的新台幣1,581元降到2019年的738元。進口件數則成長近5倍,從2011年的1,046萬件跳升到2019年的6,233萬件。過去8年跨境電商的件數爆量成長,單價卻逐年降低。從物流的角度考量,高件數、低單價商品衍生的低C/P值漸漸難以攤付高價的空運成本,整個生態系必須尋找一條能應付時效且能降低成本的物流途徑,前述擔負傳統國際貿易90%以上的海運這時登場了,主角不是近十年噸數不斷提高的大型貨櫃輪,而是一種以小型高速貨輪為主角的新興運輸概念「海運快遞」。
「海運快遞」概念係由空運快遞脫胎而生,用來處理「輕、薄、短、小」的快遞貨物,具有「急如星火」的時效性,聯合國世界關務組織(World Customs Organization, WCO)制定了「快遞貨物通關指南」(Customs Guideline for Express Clearance),建議世界各國遵循此一國際統一作法,調整、更新或制定各國的快遞貨物通關制度,我國也於1998年10月成立專案研究小組,依照前述「快遞貨物通關指南」所訂原則進行研究。
「海運快遞」的絕對優勢只限小於250海浬短程跨國航線,用小型高速貨輪取代原有的空運,除了運輸成本項目完勝之外,「海運快遞」船運加上快速通關所需時間比起空運的飛航、通關及附加操作時間毫不遜色,我國「海運快遞」的法規及軟硬體周邊條件到2015年才初步完成正式開始運作,以兩岸距離最近的福建平潭到台北港(92海浬)作為第一個海運快遞專區,歷經數年艱難期,在2018年之後呈現高速成長,取代部分空運市場。2017年運送20,426件,2018年成長為10.1倍,跳升到206,442件;2019年再成長8.6倍到1,983,562件,看似指數式的成長,從絕對值來看卻僅占全年進口總件數的3.2%,具有相當可期的成長空間。
海外倉整合服務 縮短發貨時間
消費者每次收到電商商品時,是否仔細想過這些商品是怎麼從中國大陸某處的倉庫裡飛到消費者的手中?72小時急件的空運出貨模式如下:台灣網友在淘寶下單買了一件組合書架,淘寶接單後查詢最接近國際貨運航線的深圳倉庫跟杭州倉庫,決定從深圳出貨,倉庫檢測包裝出貨後送到深圳機場,由順豐快遞的貨運專機經2小時飛行抵達桃園機場,通過海關快速通關後轉送國內線貨運公司。
部分商品可接受收貨時間為7天,出貨方可以在客戶要求時間內改用成本較低的海運,出貨模式轉為以下:台灣網友在淘寶下單買了一件組合書架,淘寶接單後查詢深圳倉庫跟杭州倉庫庫存現況後決定從深圳出貨,包裝檢測後裝進貨櫃,貨櫃車立刻北上經瀋海高速公路耗時12小時進到福建省平潭港,再從平潭港轉客貨兩用滾輪經4小時到台北港,在台北港完成快速通關後,轉送國內線貨運公司送到消費者手裡。
如果這件產品在台灣有相當的市場潛力,就會有國內電商大量購進在台灣地區庫存,扮演類似中國電商海外倉的角色,進行各項整合服務,規劃國內集貨、自動分揀、流通加工、併單出貨、包裝加值,建立B2C、C2C模式進一步掌握優勢,縮短發貨時間。
地理位置 金門力拚跨境電商重鎮
目前跨境電商的相關數字展現台灣驚人的消費能力之外,反向的物流,也就是從台灣出口的跨境電商包裹成長仍受到侷限,出口件數在2015年到達最高684萬件後即呈現停滯現象,最新統計2019年出口643萬件,件數只有進口的十分之一,原因之一是中國消費者受制於網路屏蔽,無法直接對台灣電商平台下單,其次台灣本土資源有限,產業重心勢必走向高附加價值產業,不利於大量輸出跨境電商商品,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則是待開發的商機。
在前述兩岸密集的跨境電商物流下,金門占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早期從2001年1月開始的兩岸「小三通」政策,金門扮演兩岸間的「小三通」轉口貿易港角色,貨物交易量從2001年的5噸成長到最高點2014年的589,146噸。
隨著前述的電商時代來臨,金門面對的是周邊條件比平潭更優異的重點城市――廈門,廈門已在2018年11月22日成為跨境電商試驗城市,金門面對全球最大的電商市場,應善用全台灣獨有的小三通經驗及資源,利用金門地理優勢作為轉運樞紐,除了扮演跨境電商商品進口港之外,長遠來看,各國發往中國大陸的電商貨物可在金門集結轉運,搭配前述「海運快遞」作為物流輔助工具,才能成為跨境電商產業的重鎮,帶動當地商貿、航運、物流、管理、文創等人才發展。
資料來源
- 台灣銀行家,2020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