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美國將降息?參考「通膨預期指數」掌握趨勢
文章發表:2024/09/30
歐洲央行(ECB)在6月6日啟動降息,宣布降息1碼(0.25%),恰好7月2日發布6月歐元區整體通膨率降至2.5%,而備受關注的核心和服務業數據則保持穩定。7月5日,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表示,需要進一步確保通貨膨脹向2%的目標回落,才可能會進一步降低利率。
繼瑞士央行和加拿大央行宣布降息後,歐洲央行也在6月6日跟進,利率從2023年9月以來創紀錄的4%降至3.75%,是歐洲央行5年來首度降息,至於美國聯準會(Fed)在9月降息曾有諸多討論,而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在全球央行年會已暗示美國將啟動降息循環。
歐洲央行6月降 當月通膨果然緩跌
由於烏俄戰爭觸發通貨膨脹,使得各國央行面臨經濟成長和通貨膨脹之間的兩難,維持高利率對抗通膨,將犧牲經濟成長,反之,欲降息救經濟,就使得通膨更為嚴重,雖然歐元區連續幾個月物價指數緩跌,歐洲央行又為什麼敢冒著通膨的風險而率先降息呢?
歐洲央行如何判定能否降息,或者美國聯準會是否降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目前國內央行並沒有對外公開這個指標,看似國內沒有編製這個指標──通膨預期指數(Expected Inflation)。
美國聯準會前主席班•伯南克(Ben Bernanke)曾指出,通膨預期影響實際通膨,故對央行達成物價穩定有重要影響。
通膨預期指數 對央行決策有重要影響
聯準會官方網站上就有「10-Year Expected Inflation(EXPINF10YR)」10年期通膨預期指數的報導,它是月資料(很多央行一季才檢討1次季資料),今年5月的數字是2.45096,6月是2.36987,反映市場估計對未來10年預期平均通膨率,亦有5年期的通膨預期指數。
國際貨幣基金(IMF)的財務顧問兼貨幣與資本市場部主任Tobias Adrian曾寫到,因為調整後以通膨和失業率之間的菲利普曲線(Phillips Curve)其抵換關係失衡,甚至有人說通貨膨脹和失業之間並不存在永久的消長關係,更一般地說,它激發了人們面對通膨預期對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影響之興趣。
當保羅•伏克爾(Paul Volcker)擔任美國聯準會主席時,各國央行越來越關注長期通膨預期。然而,在缺乏衡量通膨預期的良好指標情況下,長期債券殖利率無法完美地取代這些預期,後來便納入更多參數形成「通膨預期指數」。
長天期公債殖利率 已無法完全掌握通膨動向
過去,假設消除風險溢價,10年至3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的上升被解釋為長期通膨預期的上升,Tobias Adrian指出,在缺乏衡量通膨預期的良好指標之下,長期債券殖利率無法完美地取代這些預期,實務上,現在的通膨預期指數,不再單一仰賴中長期公債殖利率的漲跌,而加入其他因素。
我國中央銀行報告中曾提到,美國機構對「通膨預期」是怎麼構成的,因無具體數據可觀察,一般採「調查」及「市場交易基礎」兩種方式來衡量。
在「調查」部分,可使用密西根大學消費者調查、New York Fed的消費者預期調查、Philadelphia Fed的專業預測調查(Survey of Professional Forecasters, SPF),即Philadelphia Fed每季訪查專業人士對美國經濟展望看法,統整後公布預測值中位數等數據。
美國對民間調查加上市場交易 構成通膨預期
在「市場交易基礎」部分,則包含美國抗通膨公債(Treasury Inflation-Protected Securities, TIPS)、通膨交換(Inflation Swap)合約、共同通膨預期指標(Index of Common Inflation Expectations, CIE)等。
國際上,景氣指標、就業、民生消費、貨幣金融、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房地產市場、大宗物資、國際收支與進出口也有被他國央行納入編製通膨預期指數,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資料頻率通常是1個月才有1筆,那麼,是否有更即時的數據,能更快反應呢?
有的,近年有相當多研究,運用全球使用率最高的Google關鍵字搜尋頻次Google Trends系統,作為預測民間消費、房市、股市等各面向的基準資訊。
納入網路大數據 可縮短預期時間
例如Pavlicek(2014)則點出Google計量學的議題,透過工作相關的Google關鍵字搜尋來評估對失業率的影響,其以自迴歸模型(Autoregressive model, AR)及向量自我迴歸(Vector Autoregression, VAR)兩種模型去進行分析,研究發現,當將Google搜尋資料納入分析模型後,會讓模型預測力較傳統變數模型更為準確。
央行也有委託國內學術單位研究類似主題,對台灣民間消費的預測,一份委託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郭迺鋒「應用大數據提升台灣民間消費預測」主題研究中,比較了放入網路大數據指標和傳統一般型指標的差異,結果發現,納入大數據後的模型,有較佳的預測能力,如果民間消費可以因此提高預測力,那麼未來也將有其他研究針對更多構成通膨預期的參數去研究。
掌握通貨膨脹、預期通貨膨脹一直是各國央行、金融機構持續努力的目標,正如醫學、科學領域的追求,對掌握通膨的應用工具在數十年來的實證之下,也不斷的修正當中,全球的自由貿易金融機構都關心美國聯準會的下一步利率動作,想要掌握趨勢,了解通膨預期指數成為關鍵的一步。
資料來源
- 台灣銀行家,2024年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