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首頁 / 時事直擊 / 金融.經濟 / 洗錢防制與肥咖條款雙重夾擊,國內金融業備戰

洗錢防制與肥咖條款雙重夾擊,國內金融業備戰

文章發表:2019/10/03

採訪、撰文:廖一和

美中貿易戰掀起台商鮭魚返鄉潮,加上香港政府打算修訂「逃犯條例」引爆警民長期對峙,加速資金外移。對台灣金融業而言,外在推力固然有助於迎來更多含金量高的頂級資產客戶,但肥咖條款(FATCA)與日趨嚴謹的洗錢防制法規背後帶來的挑戰,也讓銀行不敢掉以輕心。

美中貿易戰自去年3月開打以來,雙方角力戰場從關稅戰衍生成科技戰與貨幣大戰,世界兩大經濟體彼此互不相讓,而長年深耕中國市場的台商企業,為避免遭貿易戰波及,去年起陸續轉移生產基地,加上政府釋放政策利多,吸引不少台商選擇回台投資。

新工具+新資金,財管新契機

觀察這波台商回流潮,根據經濟部「投資台灣事務所」統計,截至8月中旬,台商回台投資金額已經突破5,000億元,當中不乏知名上市櫃公司的重量級企業,而企業投資回流熱潮也讓銀行嗅到企業金融與財富管理兩大商機,打算以雙管齊下的方式,要把企業「攬牢牢」。

事實上,除了美中貿易戰影響外,在全球反避稅浪潮趨勢下,加上香港反送中運動意外的持續延燒,讓長年西進的台商不僅毅然放棄耕耘30年的中國市場,也計劃將資產移回熟悉的台灣。

信託公會理事長雷仲達日前在一場研討會上提到,美中貿易戰除了讓供應鏈被迫重新調整因應外,也連帶牽動企業資金布局,加上8月中旬甫上路的境外資金匯回專法上路,在新工具與新資金加持下,為銀行財富管理帶來新契機。

根據財政部推估,在海外資金匯回方面,最少可誘發2,666億元新台幣資金回流,最高上看1.78兆元,匯回資金其中25%可投資金融商品,以此推算,這2年內至少有660億元資金可望投資金融商品,市場嗅覺敏銳的銀行早在去年起就開始厲兵秣馬,磨刀霍霍搶食財管商機。

海外資金回流對銀行來說,到底有多誘人?以公股銀行為例,憑藉著企金與OBU客戶優勢數,加上長年耕耘香港市場與客戶,在這波香港反送中浪潮下,可能引發資金外流,本國銀行可望取得先機。事實上,不少銀行早在去年美中貿易戰開打後,針對潛在客戶根據其需求提供客製化商品與服務,主打協助客戶將資產增值並順利傳承,向高資產客戶招手。

以兆豐銀行來說,近2年積極開發消金市場,面對激烈競爭,兆豐銀從既有的中小企業與OBU客戶切入,透過企金業務優勢發動全員行銷,以此壯大財管業務。此外,兆豐銀也積極強化理財專員素質,包括CFP與AFP證照總人數最多的銀行,希望以專業的理財團隊爭取客戶認同。

建立內控機制、降低法遵風險成挑戰

儘管資金回流對於發展財管業務具備利多契機,但也並非全然沒有風險,兆豐銀行坦言,目前銀行推展財管業務主要客源來自企業金融客戶,缺乏一般普眾客戶,除了客戶年齡偏高與財管業務市場知名度亟需推廣外,包括主管機關就客戶借款買理財商品議題之關注,以及如何建立妥適的內控機制,並貫徹執行以降低法遵風險,這些均是衝刺財富管理業務的重要挑戰。

這波反洗錢與肥咖條款的衝擊究竟有多大呢?或許從國銀香港分行對財管業務的態度可窺見一二。香港分行堪稱台資銀行海外分行密度最高的海外據點,業務主力主要靠台商聯貸與協助台商資金調度支撐,照理說,在坐擁企金客優勢下,理應具備發展財富管理業務優勢,但近3年來,深受CRS(共同申報準則)與洗錢防制等制度衝擊,導致銀行法遵成本大增,在效應不如預期下,讓這幾年國銀香港分行財管業務逐漸萎縮。

進一步觀察,這波香港分行財管業務熄燈潮,又以政府持股、轉投資的八大公股銀行最為明顯,目前香港分行財富管理業務幾乎處於停擺狀態,甚至有銀行拿到執照後不到3年就跟香港金管局申請撤照,財管業務幾乎宣告退出當地財管市場。

某家不具名的公股銀行香港分行主管表示,香港自從2017年開始實施CRS後,客戶資產與最終受益人都得攤在陽光下,高資產客戶最重視的隱私消失,讓財管客戶紛紛轉移陣地。

該名主管進一步指出,為因應洗錢防制與肥咖條款,銀行必須全面性、定期的更新客戶資料與系統,加上因應當地法令遵循需大舉擴編專業人力,導致法遵成本日漸攀升,「過去每年法遵成本可能只要500萬港幣就足以支應,但現在可能至少要1,000萬港幣才能滿足法遵所需作業」。

根據金融圈估算,從2017年以來,銀行光是在人力編制、系統更新、教育訓練與內稽內控等法遵成本預算,較往年平均至少多出2成以上。

公股銀行砸大錢投資洗錢防制

以公股銀行為例,在財政部強力要求下,無不傾全力投入法遵業務,華南銀行過去曾祭出「法遵無上限」策略,務求法遵作業做到萬無一失。同為公股銀行的第一銀行為因應洗錢防制,從2016年起,2年內相關人力大舉擴編,人力從60人暴增至300人,光是教育訓練與相關預算更從200萬跳增百倍達到2億元,從上述例子不難發現,銀行寧可虧損,也不惜砸錢投資洗錢防制,對法遵業務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多家公股行庫主管私下坦言,CRS還沒上路前,銀行為爭搶高資產客戶,競相比拚優惠,由高階主管親自出馬拜託這些含金量高的客戶上門,現在則是拿放大鏡檢視這些「金主」的來歷背景與資金流向,對於親自送上門的客戶更是心生警戒,就怕一個疏忽淪為洗錢幫兇,沒賺到錢還要吞下鉅額罰款,被監理機關釘得滿頭包。

觀察各銀行對於洗錢防制作業,項目可說包山包海,包括客戶居住地、國籍、職業、資金來源、匯款目的等基本資料外,如果牽涉企業金融產品銷售也是洗錢防制作業重點,以此區分案件的風險高低程度。舉例來說,同樣匯款到東協國家,越南、泰國與柬埔寨等地的風險也會不一樣。

舉例來說,客戶想要匯款生活費給在美國念書的孩子,過去只要是多年穩定的熟客,銀行多半不會再三詢問直接放行,但現在即便熟客,銀行還是須行禮如儀,執行例行作業,完成匯款相關盡職調查。

由於銀行客戶動輒數百萬戶起跳,過去因銀行執行洗防作業,通常以黑名單方式過濾控管,現在為求滴水不漏,必須重新建立模型系統,檢視客戶資料與交易模式是否符合規定,對銀行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

國際稅務資訊交換成不可逆趨勢

另一個讓本國銀行頭痛的還有肥咖條款,我國自2016年底與美國簽署「台美肥咖條款」後,從2017年開始,我金融機構必須在每年3月底前,向美國申報在台擁有美國籍或綠卡的高資產客戶帳戶資訊。

其中,2019年不論是新開立或是既有帳戶,帳戶餘額超過100萬美元者,須在今年底完成客戶資料審查;至於帳戶餘額低於100萬美元者,也要在2020年底前完成帳戶資格審查。

根據美國肥咖條款規定,金融機構如果沒有據實辨識客戶是否具備美國公民身分或是綠卡資格,並如實申報美國帳戶資料,包括金融機構與客戶的美國來源所得,都將被就源扣繳30%稅金,對銀行來說無疑是一大風險。

兆豐銀行表示,隨著國際肥咖條款與CRS相繼生效,國際間稅務資訊交換已是不可逆的趨勢,銀行2014年7月開始,也就是台美肥咖條款生效前,配合美國肥咖條款,辨識客戶是否具有美國人身分,並辦理稅務申報,後續並應用美國肥咖條款的法遵經驗,依各國肥咖條款訂定相關程序,以辨識客戶是否具有相關稅務身分,並辦理稅務申報。

至於在防制洗錢這一塊,兆豐銀為因應環境的變遷及與國際接軌,在兆豐銀董事長張兆順督軍下,積極投人大量人力與資源,提升系統規格,並針對客戶身分驗證、負面新聞查證及盡職調查、交易監控等均已建立有效控管機制,並逐步布建「全球洗錢防制系統」,目標以符合國際最新趨勢的管理規格執行洗錢防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