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康友風暴:別被財報騙了
文章發表:2020/08/21
疫情後,股價創新高的台股吸引了近55萬新戶,社群媒體上多的是同學分享自己獲利翻倍的喜悅,因為這樣,你也投入股市了嗎?從3月到7月,全球的股市反彈,臺灣表現不俗,漲幅排名第五,而且股價還站上了12000點。但這一切並不是因為看好產業基本面或GDP,而是熱錢竄流的結果。不少專家提醒散戶有不要追高,可能隨時回檔,接著,康友掏空案投下了震撼彈。
從事大容量注射液和原料藥生產及銷售的康友,曾是生技股王,卻在今年8月,所有公司高層落跑,未繳第二季財報而遭證交所停止交易,檢調介入調查。有專家指出,康友其實在年初就有異樣。疫情爆發後,各國的生技類股都大漲,但康友-KY僅出現盤整甚至逆勢下跌的情況。而康友-KY爭議的事情還不只這一樁,幾年前,康友-KY就曾傳出股權移轉及價差太大,使群益金鼎證券挨罰,後來又因為董事長黃文烈偷賣股票,連吞了14支跌停板。現在,董事長逃逸,投資人手上的股票有可能變成壁紙。
然而,以康友-KY第一季的財報來看,帳上現金25.058億元,可流動資產34.04億元,總負債23.79億元,堪稱財務健全,而且還有勤業的會計師簽證,沒想到一切都是假的。相關責任問題,還待釐清。只是投資股票的你,看懂財報的門道了?
要投資股票,通常得先知道公司是不是賺錢,也就是股息加上價差是否大於零,而財務報表通常就是投資人分析的工具之一。在IFRS的精神與架構下,企業享有比過去更大的彈性空間來呈現其財務報表的報導方式。如果當期報表可以完美地呈現出公司的資產價值,帳面值即足以代表公司真正的價值,投資人無須再蒐集或分析其他資訊。但如果不是呢?
追求自利是人性,當財務報表呈現出來的結果會影響到公司或管理當局的利益時,像是如果今年度的業績拉升無望,管理當局可能會試圖將明年度預期發生的成本提前挪至今年度,把今年度原本會發生的銷貨收入設法挪延至明年度,為明年度的業績表現預做鋪路,或是當公司當前的財務比率趨近門檻時,對財務報表的攸關項目加以「美化」,以避免因違反約定帶來資金衝擊,「管理」會計數字心態的誘因就出現了。
面對企業「盈餘管理」的可能以及層出不窮的窗飾技巧,在分析財務報表時,須抱持著敏銳的心思與謹慎的態度,特別留心有無各種異常現象。既稱為異常現象就表示其異乎平常,因此並不難發覺,可採取的技術包括:1.與過去相比,是否異常;2.與同業相比,是否異常;與營業收入相比,是否異常;3.淨利與營業活動現金流量的關係是否異常;4.關係人交易有無異常;5.複合式轉投資是否過高;6.公司治理等。但如有異常,並不表示一定有所操縱,應視為一種提醒分析者進一步查證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