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市場對川普經濟學的誤區—關稅、能源政策、地緣政治觀點
文章發表:2024/11/06
隨著拜登的退選,以及川普當選的可能性的提高,媒體上開始超前解讀川普上台後的經濟路線。根據我的觀察,這些解讀出現了誤區,可能對金融市場的投資人形成誤導,值得進一步討論。
川普關心美國利益 治療全球化後遺症
首先來描述一下川普經濟學的基本架構。川普自己雖然是有錢人,但是他關心美國的國家利益,以及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從這裡出發,他看到的是全球化對美國造成的社會撕裂,就是在自由市場與全球化的競爭下,強者越強,弱者越弱,於是川普要出來治療全球化的種種後遺症。
全球化的受益者包括可以在全球做優化配置的跨國企業,還有可以在國際間飛來飛去的專業人士,他們贊成自由貿易,覺得自己有把握在自由競爭之下脫穎而出。相對的,全球化的受傷者包括在地產業,例如農林漁牧與觀光、地產行業,以及龐大的勞工,他們沒辦法在全球做優化配置,反而要承受產業外移所帶來的失業問題與工資的停滯。
川普替全球化的受傷者與社會底層來講話,整個經濟主張的優先事項就是創造就業機會。於是,川普要對中國加關稅,要製造業從中國撤離出來,如果能遷回美國那當然是最好。2017年7月,川普才上任半年,他在白宮東廂召開一個規模龐大的空前絕後的記者會,歡迎的人是來自台灣的郭台銘,因為他要宣布在威斯康辛州的100億美元的面板投資計畫,讓川普覺得很有面子,因為川普一直在提倡製造業回到美國。
簡單講,全球化的受傷者會支持保護主義,主要分布在美國的內陸地區,而全球化的受益者會反對保護主義,主要分布在美國的東西兩岸,以及中西部的芝加哥這些大都會地區。
現在來講金融市場對川普經濟學的幾個錯誤理解。第一個是關稅。金融市場,首先認為川普會加關稅,於是會推升通膨。川普對中國加的關稅,第一波從2018年7月與8月開始生效,從那以後到川普卸任,美國並沒有出現通膨的壓力。
關稅帶來價格上漲壓力 並非持續性
經濟理論裡面,關於通膨的論述,最常被引用的就是芝加哥學派的論點,就是所有通膨都是貨幣現象,就是貨幣增長的持續擴張,最後會帶來通膨。另外一個理論是,如果工資增長超過勞動生產力的增長,也會透過成本推動給通膨帶來壓力;技術上說,對抗通膨一定要看到工資的增漲回落到3.5%以下。目前美國的每小時薪資增長率仍然在4%左右。
你有在經濟學教科書上看到通膨來自於關稅嗎?
在實務上,美國對進口品加關稅,還未必就反映到終端市場的零售價格上。這是因為外國出口商會先試圖閃避關稅,例如把生產線轉移到其他國家,再透過其他國家出口到美國;另一個辦法是把半成品輸出到第三方,然後在第三方加工,再貼上第三方的產地標籤,輸出到美國。這是常見的所謂的「洗產地」。
接下來,就算不能閃避關稅,出口國還可以透過匯率貶值,來抵銷關稅對出口商的壓力。舉例來說,如果中國產品原來在美國終端市場的零售價格是100美元,關稅是10%,那麼人民幣可以貶值10%,出口商可以把價格先下降10%左右,變成90美元,然後加上10%的關稅,還是可以在零售市場保持原來的競爭力。出口商拿到90美元以後,透過美元兌人民幣升值10%,所以90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就可以回到出口商原來預計收到的人民幣貨款。
再來,中國出口商還可以透過各種降低成本的辦法,來降低出口價格,也就是自行吸收一部分的關稅,而不會全部反映在零售價格上。
最後,就算在美國的零售價格真的調高,這一來確實會拉高物價水平,但是這是一次性衝擊,短期內反應完之後,後面就沒有持續上漲的壓力。必須指出,所謂通膨壓力,是指整體物價水平的持續性上漲。關稅帶來的價格上漲壓力不會是持續性的,除非關稅本身出現持續性地上漲。
所以,川普的上一任並沒有看到通膨壓力,這一次通膨的爆發點是在2021年月,或者第2季,之後通膨扶搖直上,在2022年6月CPI達到最高點9.1%。換句話說,這一次通膨與川普上一任加的關稅沒有關係。
這裡補充說明,美國這一次通膨的根本原因,是拜登上任之後執行民主黨的大政府經濟路線,以對抗疫情為名義,推出好幾個財政刺激方案,要給許多補貼,還有公共投資,於是把購買力導入實體經濟,才造成實體經濟過熱。
基本上,關稅不會造成美國的進口品價格有持續上漲的問題,何況,進口品占美國整體消費不到20%。
關稅其實還有其他的效果,第一個是把製造業逼回美國,在美國創造就業機會。如果你從美國之外生產,然後再賣到美國,這樣會有關稅,但是如果你把生產線遷回美國,那就可以省下關稅。
第二個效果是,有了關稅收入,川普就可以推動減稅。減稅之後,企業可以為高管加薪,為員工加薪,增加研發,或增加設備投資,至少也可以買回庫藏股。總之,減稅會刺激美國經濟的增長,最後帶來財政收入與就業機會的同步增加。
第三個效果是,外國政府可以來與美國政府談判,看看如何爭取關稅的豁免。川普自命為談判高手,談判當然要先加壓力,對方才會坐上談判桌,所以川普會開始放話,說要加全方位關稅,對所有賣到美國的產品加10%關稅。這是談判策略當中典型的虛張聲勢,目的是要你坐上談判桌,如果你能提出對美國經濟有利的方案,那麼可能會爭取到關稅的豁免。
能源價格下跌 Fed降息更有正當性
在關稅之外,川普的能源政策是鼓勵傳統能源的石化業,例如頁岩油與頁岩氣。他不相信氣候變遷那一套,對清潔能源沒那麼積極。何況,石化業傳統上是共和黨的金主。如果川普重返白宮,美國的能源供應應該會增加,於是能源價格下跌,通膨壓力下跌,聯準會的降息就更有正當性。川普第一任總統期間,油價平均在40到50美元之間,目前的油價在80美元附近,如果油價能夠這樣降下來,通膨當然會大幅下跌。這一點被華爾街的財經媒體所忽略,居然認為川普如果勝選,通膨壓力會惡化。
川普也表達希望聯準會降息,甚至於想介入聯準會的利率決策過程,由總統聽取聯準會的簡報之類。這又是川普的虛張聲勢,因為聯準會具有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是有制度保障的,總統不能在聯準會理事任命後把人換下來,它可以在鮑爾任期到了之後不再提名他做第三任,如此而已。如果白宮可以把手伸入聯準會,那麼國會也會跟進,到時候聯準會對市場的溝通與指引,市場將半信半疑,因為要確認聯準會背後的政治大佬會怎麼說。這一來,聯準會的獨立性受傷之後,貨幣政策將難以運作。美國國會知道這一點,所以在立法上不會讓白宮干預聯準會的貨幣決策。所以川普又是只說話,在空氣中形成壓力,但是又不必真的做。
冀盟友增國防預算 台灣或有「軍工紅利」
最後提到川普的地緣政治觀點,基本上是要盟友增加國防預算,為國家安全做更多的付出,不能一面倒躺著給美國保護。從北約的盟友,到亞洲的日本、韓國、台灣,甚至印度與澳洲,都會增加國防預算到GDP的2%,台灣可能必須達到5%,日本應該會超過3%。這一來,美國的軍工產業會接到很多訂單,台灣的軍工產業供應鏈也會分到一杯羹,有「軍工紅利」。
綜合以上分析,川普如果勝選,美國經濟會看好,美股反應基本面會走高,帶動台股也走高,通膨有下降趨勢,可望帶動聯準會的降息。金融市場會摸索出川普經濟學的真正效果,只不過這需要一段時間。市場不是不犯錯,只是他認錯的速度會比你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