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首頁 / 跨界解讀 / 財經脈動 / 如何成功募集資金,中小企業必須重視4件事

如何成功募集資金,中小企業必須重視4件事

文章發表:2019/03/08

採訪、撰文:趙靖宇

向外籌措資金,是許多中小企業的痛處。而在創業初期的中小企業,必須要特別重視財報、會計專業分工、經營團隊、台灣金融市場特質等4項,因這將成為銀行業者是否願意借貸的關鍵。

常言說得好,人為五斗米折腰,創業者有好的創意和產品,卻因資金短缺而傷透腦筋,最好是自己有本錢,否則一定得向外籌措資金,這是非常多中小企業的痛處,然而對會計及稅務較不熟悉的企業主或許不知,中小企業想要成功募資,尤其是在創業初期,必須要重視的4件事:

一、要重視財報

投資上市櫃股票都會喊重視財務報表,還未對外公開發行的中小企業同樣要高喊重視財務報表,這一點往往被很多企業主忽略。剛出來創業,基於成本考量下,大部分中小企業選擇採用委外記帳,但大都未找執業會計師,多聘請相對收費比較便宜的記帳士,的確節省了人事成本。但也可能為後續的資金募集帶來不必要的困擾,因為便宜的記帳費大都是記稅務帳,而非財務帳,這就要問一問中小企業主是不是全然了解何謂財務帳?何謂稅務帳?財務帳是將全公司營運所有支出都要記錄,稅務帳是依稅法調整出來,遵守稅法規定的才記錄,前者的費用數字一定大於後者。

舉例來說,A公司的交際費一年花300萬,但稅法有上限規定,只能有30萬,270萬未記錄進去,中小企業主剛開始不在意,等慢慢生意做出來,要對外募資,財報一拿出來,跟人家說一年花300萬交際費,但委外記帳過程呈現的稅務帳並未全部記錄進去,有意投資的金主以看財報為主,真正的支出卻未反映在財務報表上,一旦投資方認知的數字不同,即可能影響出資的意願及募資的結果。

二、要重視會計專業分工

進一步還有財報簽證,第一點,資本額3,000萬以上的公司,主管機關規定一定要進行財報簽證;第二,年底時加入勞保員工超過100人,也要財務簽證;第三,營業額超過1億元,一定要財報簽證,前兩者是新修訂的公司法規定;第四,跟銀行借錢,一定要財報簽證;第五,對外募資時,投資方可能也會要求看財報簽證。另年度營業額在1億元以上,國稅局要求需會計師做稅務簽證,企業虧損要保留以後賺錢時可以扣抵,也需要有會計師簽證。

不論財簽或稅簽,都希望財務報表值得被信賴,能端得出去說服投資方,委外記帳的記帳士或記帳士事務所收費較低,能夠為企業進行會計評估及稅務上規劃的部分有限,最重要的是不具資格替企業做財報簽證,根據規定,必須會計師高考及格,且加入會計師公會之執業會計師,才可為企業做財報和稅報簽證。

中小企業如果有心經營,產品到底好不好固然是重心,但往往失敗點可能是企業主一開始沒想太多,花幾千塊委外記帳,會計帳目處理不好,報表不真實,未反映成立至今真正的支出,企業主不清楚做好一份財報在經營虧損的初期,能有後期轉虧為盈時達到節稅的效果。誠如前述營業額超過1億元的公司,國稅局強制要做簽證,若年底虧損,只要有執業會計師簽證,可後抵10年,若沒有會計師簽證,虧損就不能扣後抵。一般而言,財報比較重視資產負債表,因為重點是債權人和股東為避免掏空。但稅報比較重視損益表,因為國稅局在意的是營運結果是否需要納稅。

會計事務所VS.會計師事務所

三、要重視經營團隊

很多中小企業都是獨立個體,老闆比較突出,談募資時,光有個具光環的領導者而無好的經營團隊,可能無法讓投資方全然信任,所謂的核心團隊是包括財務及研發,每筆資金進去時,一定希望能有好的財會做資金管理,若無法養一群會計人員,借力使力,找到好的會計師事務所,也可以解決投資者質疑的問題。

中小企業要募資必須要思考一點,個人秀可以成功,但對外募資,則不能單看個人,就像很多碩博士要出來創業,例如已成趨勢的生技、網路科技等產業,都是系所裡的老師、學長學弟助一臂之力,但真正經營團隊形成是什麼,產銷人發財──企管五大領域,缺一不可,財會部門尤其重要。

四、要重視台灣資金市場的特質

在國外創業募集,像科技、生技投資非常需要龐大資金,募資方式也比照國外那套搬到台灣,寄望於創投、天使資金等,早年創業還未商品化,有想法時就去投,像中華開發基金,但現在這樣的天使基金很少了,創投也像未上市盤商,他寧可投你100元,也不願投你10塊,只是有個東西出來,還要花很多研究時間浪費在上面,創投不見得有耐心等,且創投的審核過程嚴格麻煩,要結果很困難,通常得要經過董事會決議,但中小企業常在來往半年後,因等不到錢而倒在沙灘上,幾乎很難過關。

中小企業最好的資金來自於私募,新創事業近年已有此現象,上市公司個人董監事、有錢的金主、企業富二代等,一旦看上投資案會比較快下手,創投資金都是以既有基礎轉投資或再投入,若沒沒無聞之人想跟創投業拿到資金不容易,台灣資金市場現金是王,透過人脈,找到金主,中小企業獨資比較容易成功。此外,透過專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銀行,對中小企業較為友善及貼心,也是選擇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