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首頁 / 跨界解讀 / 財經脈動 / 新經濟竄起將改變未來產業結構

新經濟竄起將改變未來產業結構

文章發表:2018/07/20

謝劍平
  • 台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所教授

中國阿里巴巴的市值已和美國亞馬遜(Amazon)不相上下,而中國另一家公司—騰訊也不惶多讓,其市值在2017年11月21日也正式突破5000億美元大關,成為亞州第一家達到此里程碑的公司。這三家公司其實都是當前新經濟的代表。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和騰訊的微信支付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網路金融服務,阿里巴巴、亞馬遜在全球電子商務也都佔有一席之地。阿里巴巴馬雲在2016年提出「新零售」的概念,表示:「純電商的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10年、20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此外,人工智慧及機器人也是近來全球頗為熱門的話題,因此以下便以網路金融新零售、機器人為例,探討新經濟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1.網路金融

由於網路、行動、社群、雲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逐漸成熟,使金融科技(FinTech)得以在金融產業進行破壞式創新,許多非金融機構積極介入「網路金融」的服務,「網路金融」並非將傳統金融業務網路化,而是完全以網路科技的思維所推出的金融服務。網路金融的服務可能去中心化,比特幣、乙太幣等虛擬貨幣(Virtual Currency)或加密貨幣就一個典型的例子,虛擬貨幣並不是由中央銀行所發行,而是由非政府組織之開發者發行與控管,有降低網路交易成本、保護隱私及不受政府管制的特性。P2P網路借貸也是跳過金融機構,借貸雙方直接在網路平台進行媒合,因此網路金融對傳統金融機構造成極大的威脅。為了降低威脅,傳統金融機構也開始與金融科技業者合作介入網路金融服務或運用其他金融科技推出許多創新金融服務,如第三方支付、行動支付、P2P網路借貸、機器人理財服務,並將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其他金融服務。

2.新零售

具體而言,新零售要以電子商務、實體店、大數據、行動網路為核心,以消費者為中心,將人、商品或服務、供應鏈等各環節數位化,透過數據串連各種消費場景(如手機、電腦、實體店等通路),以虛實整合的方式,提供消費者全通路的無縫消費體驗。馬雲預估未來60%~80%的零售將趨於「新零售」,倘若傳統零售方式不透過技術、數據、創新,拉近對消費者和供給側的重新改革,未來將面臨嚴峻的挑戰。無人商品即為新零售的其中一種型態,美國亞馬遜試驗性的無人便利商店—Amazon Go於2018年1月22日正式開張,消費者只要打開手機APP感應一下就能走進商店,在店內挑選商品時,具深度學習的感測辨識系統會記下消費者買了什麼,離店時會立即收到預先登錄的信用卡扣款帳單,消費者直接走出商店即可,不需排隊結帳,節省消費者的時間。透過拿了就走(Just Walk Out)的無人商店,系統將蒐集更多消費者行為數據,配合大數據分析,更能客製化地將產品或服務推送到消費者面前,生產者也更能針對市場需求開發出產品。而無人商店也可能造就許多產業的興起,如無線射頻標籤(RFID)、電子貨架標籤(ESL)、智慧倉儲、生物辨識等。

3.人工智慧及機器人

在工業4.0的時代,「智慧製造」已然成為核心,而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即為工業機器人,如焊接機器人、搬運作業機器人等。而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機器人也逐漸走出工廠,成為人們的好夥伴,例如由鴻海、日本軟銀共同研發生產的「Pepper」,即屬於服務型機器人,可用於迎賓接待、產品解說、資訊蒐集等,可節省企業的人力成本;華碩也推出智慧居家機器人「Zenbo」,可幫主人開啟家電、打電話,也可以語音控制上網購物、陪伴幼兒及長輩;宏達電和萬芳醫院也合作推出首位人工智慧醫療服務聊天機器人「萬小芳」,而沙烏地阿拉伯頒發公民證書給機器人「蘇菲亞(Sophia)」,成為首位具公民權的機器人,再掀人們討論話題。無論是人工智慧或機器人,現在和未來都將影響人類的生活及工作型態,有些工作或職業可能會被機器人取代,有些則可能必須和機器人合作來提高工作效率。無論何種產業,都必須思索人工智慧及機器人對產業發展會造成何種影響,並進一步運用其來提升產業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