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首頁 / 時事直擊 / 關聯記憶 / 現金為王?通膨下買房的機會與風險

現金為王?通膨下買房的機會與風險

文章發表:2022/07/11

關聯記憶
  • 通貨膨脹:未來所賺取之收益小於現今收益之購買力。
  • 一碼:0.25個百分點。
  • 風險:各種因素或事件而導致報酬率的不確定性,尤其是標的資產下跌時所致之損失。

在年輕人一片躺平聲中,美國聯準會已升息三碼,而臺灣央行也跟進,分別調升了一碼和半碼,靠著存款利率的提升,能否抑制需求面拉住脫序的通膨,尚不得知,但很多人很有感的是自己手上的錢越來越薄了。經濟前景如此不明朗,讓現金為王的呼聲甚囂塵上,但真的是抱住現金就可以嗎?焦慮的我們,想著或許該投資股票,也或許該籌措頭期款買下房子,為的就是保值。眼前的通膨巨獸,正一點一滴吃掉我的收入,當我打工一小時的工資為168元,原本可買到13個水煎包,雖然明年可能上漲為177元,我的工資(名目收益)似乎上漲了,但現在我卻只能買到10個水煎包,顯見我的荷包正逐漸縮水中。

只是,用來計算通貨膨脹最常用的指標「消費者物價指數」,在「住」的項目中,居住價格是以「租金」為計價基準,所以即便房價飆漲,通貨膨脹的幅度卻微乎其微。正因如此,歐洲央行在2020年提出將房價納入通膨中居住類價格計算之芻議。對於像房地產這樣的傳統投資標的來說,利率上升的影響通常是負面的,因為利率一旦升高,投資成本上升,較不利投資,資金多傾向流入銀行,在外界的資金動能不足下,投資標的價值自然傾向下跌。

在2019年起爆發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下,各國政府採行封城及隔離等措施,引發缺工及原料上漲,國內建築業者對預售屋的銷售量也因營建成本上漲而持惜售態度。預售制度堪稱是業者紓解資金壓力最主要的策略,然就景氣循環的觀點,在預售階段即售罄所有戶數(即業者所謂的「Clean」),是否對建商百分之百的有利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在預售階段所議定之房屋售價是固定的,在完全售出到完工交屋前可能還有一段時間,若在此期間內,物價隨通貨膨脹上漲,使得營建成本(如人工、砂石及水泥等)上揚的幅度超過當初售屋時的預期,則此時建商便可能因通貨膨脹而影響當初預期之利潤,於是近日常有建商反悔不賣,寧可退還訂金並賠付一倍的情況發生。

在決定買屋或租屋前,我們若不是與父母同住,就是租房子,總想等待著適當的時機進場,這裡所謂的時機可能是房價低檔時,也可能是存夠自有資金或有穩定收入後。「有土斯有財」的觀點見仁見智,但在做出決策前,應就自有資本、所得水準及政策等因素進行評估,以免讓自己在「不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情況下,以「瞎子摸象」或「摸著石頭過河」的心態,用高度舉債下的財務槓桿進行「不可能的投資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