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首頁 / 時事直擊 / 金融.經濟 / 2021年 我們處在最好的年代

2021年 我們處在最好的年代

文章發表:2021/07/26

撰文:黃蔭基
  • 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

美國預期今夏「Back to normal」,美國聯準會續唱鴿調,歐洲央行也會繼續執行疫情緊急購債計畫至2022年3月,中國也預估2021全年不升息。預期台灣央行至年底也會按兵不動,維持在1.125%的歷史最低水準。

「一隻新冠病毒,一位白人警察,一場景氣衰退」擊垮了前任美國川普總統,2021年進入民主黨拜登總統的時代,特別是年初喬治亞州參議員選舉後掀起藍色浪潮「Blue Wave」,拜登經濟學成為顯學,拜登政府在3月順利推出1.9兆美元刺激法案,向每位美國民眾發放1,400美元現金支票,並延長每週聯邦失業補助金300美元至9月,大規模移轉性支付提振消費動能,加上美國疫苗接種快速,日均施打320萬劑,疫情已顯著趨緩,預期夏季「Back to normal」,民間支出將逐漸回溫,勞工重返就業市場,企業擴大投資意願。整體而言,預期2021年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將由2020年的衰退3.5%回升至成長6.6%,第1季(Q1)到第4季(Q4)各季GDP成長預估分別為5.3%、10.0%、8.8%、5.3%。

Q2會比Q1更好,只是要注意,下半年是困擾。

在基建法案Build Back Better(重建美好未來,BBB)上,拜登總統採取兩部曲。第一部曲American Jobs Plan(美國就業計畫)已於3月底公布,總規模2.3兆美元,包括4,460億美元用於升級交通建設,2,860億美元用於翻修基礎設施,1,000億美元用於改善電網系統,並規劃1,740億美元投資電動車,500億美元投入半導體製造與研發,從傳統的舊基建延伸至新基建領域,在維持經濟韌性的同時確保長期科技競爭力。第二部曲American Families Plan(美國家庭計畫)預計在4月下旬公布,整體Build Back Better計畫規模上看4兆美元,橫跨10年期間。由於龐大的財政支出必須透過加稅計畫來支應,因此拜登加稅政策勢在必行,目前已規劃將企業稅從21%調升至28%,預期第4季進入2022年財政年度後,民主黨將再次啟動預算協調程序(Budget reconciliation process),以簡單多數原則在參眾兩院通過基建法案,個人預估加稅會在2022年正式實施。

估第3季末各國政府逐漸解封

歐洲在第1季因疫苗生產與施打狀況不順利,爆發第三波疫情,德國、法國、義大利及其他歐洲國家相繼實施封鎖措施,對歐元區經濟復甦產生衝擊。幸好歐元區與德國製造業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的64.7與66.6,其中德國製造業出口訂單受惠美國與亞洲的需求帶動而大幅增加,製造業彌補了服務業的疲軟,支撐歐元區經濟。目前預估第2季歐洲疫苗產量會回升,可望加速疫苗施打進展,預估第3季末歐元區疫苗施打比例有望達到群體免疫標準的70%,屆時各國政府將逐漸解除封鎖措施。從英國經驗可知,隨著封鎖解除,消費者信心將快速上升,3月英國服務業PMI一口氣從2月的49.5上升至56.3,因此歐元區服務業復甦很有可能走英國路徑,從第2季開始重新回到成長態勢,Q1到Q4各季GDP成長預估分別為-0.5%、1.4%、2.4%及0.9%,全年4.2%。

中國為防疫提倡在地過年,春節經濟不打烊,加快經濟復甦,3月官方製造業回升至51.6,Q1美元計價出口成長49%,進口成長28%,隨著美歐積極接種疫苗,蓄積消費力釋放,出口後勢可期。3月兩會宣布更為積極的財政措施,3.2%赤字率要求財政支出不低於去年與3.65兆元人民幣專項債,貨幣政策也不急著轉彎,為復甦落後的就業與內需提供更好的修復空間,個人預估Q1到Q4各季GDP成長分別為18.3%、7.9%、6.7%、5.6%,全年成長8.9%,為10年來新高,輕鬆達成6.0%成長目標。

今年中國發展主軸聚焦新基建

經濟輕鬆,政策不輕鬆,中國官方趁勢處理疫情期間寬鬆貨幣政策所積累的泡沫問題,提前貨幣政策正常化以及頻繁房地產調控,避免陷入像先進國家一樣的無止境量化寬鬆(QE)。市場對流動性的轉折預期戳破高估值股票泡沫,這也反映在A股2月春節後出現急挫,滬深300今年下跌4%,在全球股市排名敬陪末座。

穩定槓桿要壓降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與房地產泡沫,Q2至Q3是債務到期高峰,地方政府╱城投╱公司合計有2.23與2.16兆人民幣的債券到期,今年3月31日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MC)之一的中國華融無法繳交年報,有破產風險,導致監管機構必須介入處理3,500億元人民幣的債務。從十四五規劃的角度來看,今年中國經濟發展政策主軸將聚焦在以科技自主壯大的新基建,包含5G、人工智慧、大數據中心,以及2060年碳中和的綠基建,包含儲能裝置、能源車、電網等。

台灣2020年經濟成長 為亞洲四小龍之首

台灣2020全年經濟成長3.11%,相較於南韓2020年衰退1.0%、新加坡衰退5.4%及香港衰退6.1%,表現為亞洲四小龍最佳,驚為天人。隨各國陸續施打新冠疫苗,全球經濟加速復甦,新興科技應用、宅經濟與遠距商機持續支撐,以及原物料行情高漲,3月出口金額358億美元,進口金額322億美元,均創歷年單月最高,令人雀躍。Q1出口規模979億美元,進口規模835億美元,也是創歷年同期新高,與去年同期相比(YoY)分別成長24.6%、21.1%。

依國際貨幣基金(IMF)於4月6日發布的最新半年度經濟展望,假設疫苗施打逐漸普及,2021年全球經濟將成長6.0%,為有紀錄以來最強勁。外需力道回升可望挹注台灣出口動能,國內外股市上漲帶動所得及財富外溢效果,均有助國內消費力道持續成長,半導體廠商加大投資規模,推進全球頂尖製程並帶動國內供應鏈加深在地投資,台商回流國內設廠及增購設備落實,電信業者布建5G網路、離岸風電與太陽光電等綠能設施加速建置,危老重建與都更等投資活動積極推展,及航空業者擴增機隊,可望延續投資動能,主計總處預測2021年GDP規模將突破20兆元,成長4.64%,是2015年以來新高,Q1到Q4各季GDP成長預估分別為6.20%、7.16%、3.19%、2.44%。個人團隊預計2021年台灣將成長4.65%,各季分別為6.64%、7.22%、3.08%、2.16%。

資產泡沫破滅恐衝擊市場

最後來到通膨議題。目前各國以至少接種一劑的比例來看,英國達到47%、美國35%、歐盟15%,分別可望在6月、7月、9月達到接種70%群體免疫目標。疫苗接種順利、全球經濟復甦、BBB財政刺激與央行QE持續,這四大因子推升原物料價格顯著上揚,全球商品指數(CRB)過去一年由101漲到197,漲幅95%,美國10年期平衡通膨率上漲至2.37%,創2013年以來新高。要知道,「通膨若有風險,QE必然縮減」,因為這一次為了對抗COVID-19疫情,全球央行所釋放出來的超寬鬆貨幣數量,QE所形成的資產泡沫是前所未見的,一旦破滅,衝擊景氣與市場將相當嚴重。

以2013年5月經驗來看,當時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宣告縮減QE時,失業率為7.6%、CPI為1.1%。現在失業率已降至6.0%,CPI上揚至2.6%,4、5月又面臨超低基期,美國CPI勢將超過3%,Fed很有可能會在6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開始討論QE是否縮減。至於實施QE縮減的時間,預期最快在2022年1月,QE削減(Tapering)的規模預期是2014年時的2倍,每月縮減200億美元。這同時暗示美國今年將不會升息,繼續實施1,200億美元的QE購債,歐洲央行(ECB)也會繼續執行疫情緊急購債計畫(PEPP)至2022年3月。而中國今年通膨將逐漸上揚,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平均為1.5%,前期刺激措施有限,貨幣政策加快收緊可能性低,預估2021全年不升息。由於美中兩大行Fed與中國人民銀行(PBOC)都不動,因此預期台灣央行至年底也會按兵不動,維持在1.125%的歷史最低水準。

2021年,我們處在最好的年代,很可能是未來4年最好的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