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首頁 / 時事直擊 / 資訊.科技 / 迎戰全球永續力 綠能遇上數位金融 激盪新商機

迎戰全球永續力 綠能遇上數位金融 激盪新商機

文章發表:2024/03/06

整理:陳雅莉

金融產業如何助綠能產業永續經營?唯有將資產碎片化,才能讓大眾參與,並從中獲利,數位金融運用區塊鏈相關技術,加上衍生商品,未來將持續成長。政府應從被動監理轉為主動參與,給予虛擬資產法律定位,協助產業健全化。

綠能是全球能源的未來趨勢,數位金融是世界金融產業不可逆的潮流。可以肯定的是,當綠能遇到數位金融,必將激盪出新而深富潛力的投資產品,創造可觀的商機。

實質資產有收益可上區塊鏈

金融產業如何助綠能產業永續經營,第一金投信董事長尤昭文認為,唯有將資產碎片化,才能讓資產流動,讓一般大眾參與,並從中獲利。傳統金融透過將產權證券化,達成資產碎片化,如為企業發行證券、為房地產發行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不動產投資信託),數位金融則運用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以代幣化完成資產碎片化。

「如果綠能產業想要永續、具備韌性,就得借助金融產業的技術與力量。」尤昭文認為,數位金融可將綠能產業的資產、權益,以區塊鏈技術轉化為數位貨幣,其實就是將綠能產業的資產、權益碎片化,讓更多投資人參與。

他強調,唯有如此,綠能產業才能有豐沛的資金,讓產業體質更穩健,創造穩定的量能與利益,讓投資者雨露均霑,「促進資產流動,綠能產業方可永續經營,而台灣傳統能源蘊藏匱乏,發展太陽能等綠能產業,可強化電網的韌性。」

「昔日,僅有虛的資產,如比特幣(Bitcoin, BTC)、以太幣(Ethereum, ETH)等虛擬貨幣,才能上區塊鏈。」尤昭文表示,隨著金融科技不斷突破,今日實質資產(Real World Assets, RWA)亦可上鏈,包括車子、房地產與綠能產業的設備,「只要能有收益,就可放上區塊鏈。但實質資產數位化,得確保透明度、安全性、信賴感,才不至於泡沫化,讓投資人可安心投資。」

近2、3年來,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 DeFi)商品的總鎖倉價值(Total Value Locked, TVL)大跌,如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商品,跌幅皆超過90%,更有99%的NFT商品淨值接近零,讓眾多投資人的信心搖搖欲墜。

RWA Token未來將大幅成長

「虛擬資產上鏈,不僅風險事件頻發,訴訟量更逐年增長,相當辛苦。」尤昭文解釋,實質資產上鏈(RWA Token)有諸多益處,如可增加資產的流動性與透明性、降低交易成本與風險、突破小規模融資的限制,「可以確信的是,此類資產的占比將慢慢增加,但得克服技術、監管兩大難題。」

因實質資產上鏈成本低於將其證券化,故未來甚具發展潛力。尤昭文觀察,在3年前,全球加密資產(Crypto Assets)總值約2兆美元,現已貶值至約1.1兆美元,其中70%至80%與原生虛擬貨幣,「已放上區塊鏈的實質資產,市值僅約107億美元,占比相當低。」

「BCG(Boston Consulting Group,波士頓諮詢集團)評估,到了2030年,上鏈實質資產的市值,可望成長至16兆美元。」尤昭文說明,BCG的評估過於樂觀,但足見其對實質資產上鏈的信心,綜觀眾金融機構的評估,「較可信的說法是,到2030年時,加密資產將成長至5兆美元,實質資產上鏈市值約1兆美元。」

邁輪堪稱台灣實質資產上鏈的成功案例,尤昭文透露,其已將若干台灣電廠的資產上鏈,並吸引約60位投資者,金額約新台幣1,000萬元,「數字雖然不高,但IRR(Internal Rate of Return,內部報酬率)為8%,且是扎扎實實的8%;因為電廠將電力輸送至台電後,台電必定會給付應付款項。」

去中心化金融獲年輕世代青睞

「邁輪、台電、銀行已簽訂3方合約,日後將繼續履行合約內容。」邁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昱豪指出,因先前曾在金融業任職,故起心動念,著手將綠能產業資產、權益放上區塊鏈,「其實,區塊鏈應用的是分散式帳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DLT)與共識演算法(Consensus Algorithm),將一套帳目放在多處,用公鑰(Public Key)加密,以私鑰(Private Key)解密。」

2009年,區塊鏈問世,立即引發廣泛迴響。林昱豪說明,與其說區塊鏈是一項技術,不如說是一種新的想法,而10餘年來,由區塊鏈衍生的術語,如去中心化、信任機器(Trust Machine)等,常出現於媒體文章、研究報告中,「區塊鏈讓投資者在虛擬世界中,可化身為銀行家、土地大亨,或證券發行者。」

與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技術合作的林昱豪發現,由區塊鏈帶動的去中心化金融浪潮,確實較獲青年世代青睞,「原因有二,一是區塊鏈確實是時代趨勢,二是他們多半相信,金融機構收取過高的手續費。當然,其中存有若干誤解,因為數位金融收取的手續費,有時還高於傳統金融。」

區塊鏈衍生了多種商品,首先是虛擬貨幣,但大多數虛擬貨幣現已銷聲匿跡,接著是已少有人能憶起的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幣發行),繼之是與實質資產有聯繫的NFT,但NFT亦快速沒落。此外,還有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證券型代幣發行)、DeFi代幣,現僅DeFi代幣仍流通,但熱度也正降溫中。林昱豪坦承,現正是虛擬貨幣的「冰河期」,有待「時間的馴化」,才能建立常軌秩序,「因為先前商品的報價越來越低,於是投資人將希望投注在實質資產上鏈。」

能否獲投資者信賴將是成敗關鍵

最佳實質資產,許多投資者咸認,當屬美國公債;當有人將美國公債放上區塊鏈,已讓美國公債價格上漲約5%。林昱豪表示,虛擬貨幣、ICO、NFT、STO等商品,熱門時炙手可熱,但皆在1年內歸於沉寂,「在虛擬貨幣市場,1年已是相當長的時間。就我所知,曾有款DeFi代幣,生命週期僅有4小時。」

「先前,虛擬資產價格暴起暴落,讓投資者怵目驚心。」尤昭文補充道,實質資產進入區塊鏈圈,價格穩定性應高於先前諸多商品,可降低投資者的風險,畢竟實質資產如房地產、綠電設備的收益,可清楚地計算,「將綠能產業資產、權益上鏈,當可降低投資綠能產業的門檻,一如買不起商業大樓,但可買其REITs。」

然而,將綠能產業資產、權益上鏈實非易事。尤昭文觀察,邁輪曾遭遇許多困難,但靠著第一金投信等金融機構挹注資金,並與台電、經濟部合作,再延攬一批年輕人撰寫智慧合約(Smart Contracts,區塊鏈制定合約時的特殊協議,將雙方或多方協議寫入程式中),才有今日之成績。

......完整內容請詳見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