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首頁 / 時事直擊 / 關聯記憶 / 失衡的蹺蹺板:醫材上限爭議背後

失衡的蹺蹺板:醫材上限爭議背後

文章發表:2020/06/29

關聯記憶
  • 醫院資源規劃(Hospital Resource Planning, HRP):一種能將醫療機構功能與資源整合在一起的資訊系統,透過模組化與架構化,從採購、庫存、檢驗與檢查、醫療照護、人力資源、財務管理到費用申報、支付等,有效地規劃、控制與整合醫療機構之各項資源,提供醫療機構最佳流程典範(Best Practice)。
  • 總額預算制度(Global Budgets, GB):指付費者與醫療服務供給者,就特定範圍的醫療服務,如牙科,預先以協商方式,訂定未來一段期間內(通常為1年)健康保險醫療服務總支出(預算總額),並藉以控制醫療費用於預算範圍內的制度。

醫療對多數人而言,都是非常專業而無能置喙的,所以多數時候,人們只能聽著醫師給的建議來決定醫療作為,這當中夾雜著信任的風險。在達成同樣健康的前提下,能省點錢總是好的,但衛福部本欲於2020年8月上路的醫材上限,為什麼引起那麼大的反彈?正反雙方吵的是什麼?

這一次,主要的爭點在於差額給付,也就是某些醫材,健保是會給付固定費用,超出費用再由民眾負擔。有人擔心醫材會像藥品一樣,設定天花板後反而劣幣驅逐良幣。對於民眾而言,這或許這是能夠瞭解同樣的醫材為什麼在不同醫院會有不同定價的機會。然而,一旦看不見的手介入了自由市場,往往會模糊了焦點。

對醫院管理者而言,雖說不應以營利為最大依歸,無可諱言地,卻需要有龐大的健全財務,才有辦法成為健康守護者。然面對高齡、少子女化以及大數據的時代,要即時整合或掌握分散於醫療機構各部門的資訊與資源,使得醫療機構有效地管理內部以及監控日常運作,須仰賴醫院資源規劃(Hospital Resource Planning, HRP)來提升醫療照護效率與服務品質,並降低醫療機構營運成本。

醫療資源規劃系統

此次的新冠疫情給了臺灣些許光環,Spotlight下,凸顯了全民健保的角色。全民健保實施初期採論量計酬制(Fee for Service),但對於抑制醫療費用急速上漲之成效有限,且造成醫療資源過度使用,使健保面臨醫療財務的沉重壓力。因此,健保於2002年實施醫療機構總額預算制度,希望透過適當的支付標準,力求同病同酬,逐一邁向單一給付標準化。總額預算制度的設計,改變過去從需求面來抑制上漲的醫療費用,使醫療服務供給者必須承擔醫療費用上漲責任。總額預算制度的實施不僅能有效分配醫療資源,使有限的經費用在刀口上、減少政府過度介入干涉、提升專業價值和尊嚴,更能促使醫療機構重視民眾健康,而非以提供更多醫療服務量為目的。

制度的設計、系統的輔助,都在使良善的立意得以具象並利益眾生。醫療院所若能整合HRP系統與HIS,例如將HIS的醫囑系統資料自動轉入HRP系統中,並依醫囑內容的藥品編號,以及用藥數量即時更新庫存等,以提升採購與庫存管理之效率,又或者是將HRP系統整合電子付款的服務,例如病人看診後的資訊與其行動設備結合,使其能帶來更便利與提升個人化服務品質的醫療後端服務,勢必將產生更大綜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