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首頁 / 時事直擊 / 關聯記憶 / 氣候變遷因應法過關,臺灣碳定價的新時代

氣候變遷因應法過關,臺灣碳定價的新時代

文章發表:2023/06/14

議題剖析
  • 2022年台灣第4大出口市場歐盟將在2023年10月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以後出口至歐洲的商品,皆可能被課徵碳稅,此為世界上第一個與貿易相關,並且試圖解決「碳洩漏」問題的機制。此外,2022年台灣第3大出口市場美國也預計將在2024年實施號稱美國版的邊境碳稅「清潔競爭法案(CCA)」採用碳排密度的概念課徵碳稅。歐盟與美國的碳關稅制度上路後,對臺灣產業影響將會非常大,因此臺灣政府亦在2023年1月,正式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開啟臺灣碳定價(Carbon Pricing)的新時代。
關鍵知識
  • 2022年「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評析-以碳費與碳稅為中心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制定氣候變遷調適策略,降低與管理溫室氣體排放,落實環境正義,善盡共同保護地球環境之責任,並確保國家永續發展,成為國家積極保護的任務。2022年,我國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並由行政院提出草案進行審議。環境汙染防治通常採用「價格管制」或「數量管制」的手段,前者以課徵稅收或徵收費用的方式為主。關於「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碳定價」、「碳費」規範設計,以及是否要後續開徵「碳稅」等議題,應從國家財稅法的角度切入,在環境公課的概念與體系下,定性其法律性質的屬性,並釐清中央與地方間權限劃分與衝突的問題。對於氣候變遷人類不能盲目樂觀,但不代表不能有條件地樂觀,解決問題的前提是匯集現代社會的正面力量,帶領人類度過一次次危機的這股力量,包括社會繁榮、規範得宜的市場、全球治理與對科學技術的投資。是以參酌他國經驗,聚焦於規範與政策之形成,探討立法議題的需求、基礎,以及相應的制度與規範選擇,方能建構臺灣氣候變遷法的新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