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首頁 / 時事直擊 / 資訊.科技 / 臺灣碳交所掛牌 「排碳有價」時代來臨──碳權概念夯!

臺灣碳交所掛牌 「排碳有價」時代來臨──碳權概念夯!

文章發表:2023/11/01

整理、撰文:蘇偉華

臺灣碳權交易所於高雄揭牌成立,董事長林修銘表示,碳交所作為交易平台,主要係藉由市場機制促進碳權價格發現功能,有助於激勵企業和政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臺灣碳權交易所由國發基金、證交所公私部門共同出資,於今年8月7日於高雄正式揭牌成立,總部設在高雄,採取北高雙營運方式進行。董事長林修銘期勉透過碳定價激勵企業及政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藉由碳權交易所帶來的經濟效果,創造減碳誘因,以鼓勵低碳科技創新。我們看到台灣正一步步與國際接軌,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共同努力!

公布《氣候變遷因應法》 宣示積極應對決心

近年來,全球對於氣候變遷的議題越來越關注,各國相繼宣示淨零排放承諾,我國也在今年2月15日公布《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正式入法,顯示台灣積極應對氣候變遷的決心。然而,減碳到淨零,實際上要付出極大的成本及時間,因此為了支持碳定價的有效運作,亞洲各國近兩年紛紛成立碳權交易所,台灣亦在總統、行政院、國發會、經濟部、環境部及金管會的積極促成下,由臺灣證券交易所與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共同出資成立臺灣碳權交易所,辦理《氣候變遷因應法》所訂額度之交易、轉讓及拍賣事宜。

據環境部規劃,台灣將實施碳費制度,預計2025年開始,針對年排放量逾2.5萬噸的排放源徵收碳費,減碳有成者,可享有「碳費優惠費率」,以鼓勵排碳大戶加速且更大幅度採行具體溫室氣體減量措施。至於碳費費率訂定,將經由碳費委員會討論,而碳費委員會設置要點草案,預計於年底前推出。關於減碳額度交易,環境部正加速修訂「溫室氣體減量額度移轉、交易或拍賣管理辦法」,預計最快於今年11月底前預告,將明訂交易對象、手續費及其他遵行事項。

除了國內碳權交易,考量台灣企業於全球半導體、資通信、紡織和金屬等產業皆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未來面對國際碳關稅的逐步實施,國際大廠如Apple、Google對於供應鏈減碳的要求,以及企業自身的碳中和需求,林修銘表示,碳交所將協助廠商購買高品質的國外自願性碳權。

林修銘:落實三大交易板塊

林修銘表示,碳交所依各碳權的性質及對象不同,分為三大交易板塊,包含國內碳權之自願減量額度與增量抵換額度交易,以及國外碳權交易。另並提供碳諮詢及教育宣導服務。

國內碳權交易的部分,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規定,將配合行政院環境部之政策開放時程,建置自願減量額度交易及增量抵換額度交易二平台,至交易品項、對象等交易規則,將配合《氣候變遷因應法》相關子法之開放進程,分階段設立不同之交易機制、方式及系統,以符合政府政策並切合企業減碳需求。未來企業在碳交所的交易平台上,即可移轉、交易或拍賣予有碳費抵減或增量抵換需求者。

國外碳權交易部分,碳交所已洽商國際認證機構並進行多次跨國會議,期為國內企業帶入「高品質」(High Integrity)的國外碳權交易支援,以因應供應鏈減碳及落實企業自身碳中和,為全球減排做出實質貢獻。

碳諮詢及教育宣導服務方面,為培育綠色生態圈,碳交所將提供碳諮詢及解決方案服務,協助企業了解政策發展,合理規劃減碳策略,降低產業衝擊。碳交所亦將與專業查證機構或學術機構合作推廣碳盤查、碳足跡、碳中和及相關國際標準認證課程,今年第4季可望開始推出認證課程。碳交所並積極與學術機構或永續相關機構合作辦理多場論壇及人才培育課程,強化碳市場相關人才基礎建設。未來,碳交所也會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及活動,介紹我國減碳相關制度及具體作為,使台灣與國際接軌,並為我國未來淨零轉型鋪路。

促成負碳技術發展 接軌國際標準

氣候變遷衝擊迫在眉睫,根據聯合國統計,2022年全球10大極端氣候災難,平均損失高達30億美元,今年亦是野火、熱浪、洪災及極端乾旱事件不斷,國際媒體甚至已開始以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來取代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而要減緩日益強烈的氣候災難,全球需要更積極的作為。

......完整內容請詳見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