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首頁 / 時事直擊 / 公行.管理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文章發表:2018/07/06

我們是怎麼長成到像現在的大人?如果論功行賞式的看待自己的周遭,成功的那一群是否都是掙脫了以愛為名的枷鎖,而失敗的一群又是否都是陷溺在愛的泥淖?不論是20歲,30歲,或是40歲,看到吳曉樂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被考試綁架的家庭故事,一位家教老師的見證》,總會在裡面找到自己的曾經,而那樣的曾經可能是養分,也可能是毒害。於是,我們會想:「自己想要(能)成為怎樣的父母?」

許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能成龍或成鳳,孩子還小時,為了不讓他們輸在起跑點上,總是想盡辦法要填滿孩子的生活,希望他們多學一點才藝,希望他們成為知識的小巨人。然後,資優、明星學校的聲量,掩蓋了孩子的盈盈笑語,耳邊盡是天才的故事。

臺灣的資優班充斥在社會中,彷彿孩子國中或高中進入資優班,就可以炫耀自己的孩子聰明,忽略孩子情緒智力的培養。一旦這些孩子發現再怎麼努力,都不如真正資優生一點就通、讀書不費力的情境時,這些孩子扛得住這些挫敗嗎?如果孩子是真正資優,但情緒處理能力不佳,他要怎樣才會學得排解而不是全然的壓抑呢?

正因為不是非黑即白,所以你我面對的生命課題即便相似,也不會全然相同。當大人們在強化孩子IQ的同時,更應注意EQ的教養,或說更應暫停一下,和孩子一同省思本心。

你看過紀伯倫的「先知」嗎?那裡的智慧,那怕只學得了一點點,或許都能更坦然的面對生命裡的風雨吧!

關鍵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