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首頁 / 時事直擊 / 關聯記憶 / 投資人停看聽,慎防財報窗飾及舞弊

投資人停看聽,慎防財報窗飾及舞弊

文章發表:2023/05/09

進行財務報表分析時,投資人必須注意財務報表的品質,有些公司為了有好看的財報數據,刻意進行財報窗飾及舞弊。公司在財報編製上擁有一定的裁量權,包括會計方法選擇(如存貨評價)、財務數字估計(如備抵損失),原本的用意是讓公司運用其專業判斷,選擇合理的會計方法或估計值,忠實表述公司的經營績效。

若是公司濫用此一裁量權,故意扭曲財務報表資訊,即為財報窗飾。如大同公司董事會就曾在2018年12月27日決議變更投資性不動產後續衡量的會計政策,將成本法模式改為公允價值模式,讓大同投資性不動產的價值暴增,連帶使其公司淨值增加了140.8 億元,即便2018 年大同公司大虧332 億元,公司每股淨值反而創下3 年來新高,以避免公司每股淨值低於面額而被取消信用交易資格,此即財報窗飾的手段。財報舞弊則指公司故意違反《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甚至虛列或漏列交易事項、偽造或竄改文件等方式提供不實資訊,此乃「非法」行為,其財報資訊的扭曲程度往往大於窗飾,對於投資人的傷害程度也更大。如2004年的「博達案」就是典型的財報舞弊案件,透過虛增營業收入、以境外交易套取公司資金及發行不實海外公司債等手法,掏空公司63億元的資產,上萬名投資人慘遭坑殺,昔日股王淪為壁紙。

2020 年爆發的「康友KY 案」亦受到市場關注,公司從2014 年來台申請上市便做假帳、虛列營收,上市5 年期間公司不斷辦理現金增資並向銀行借款,50 多億元現金流向不明,負責人在掏空資產、哄抬股價之後潛逃海外,股價無量慘跌,小股東損失慘重。

對公司外部人而言,欲驗證公司是否具有財報窗飾或財報舞弊等行為並非易事;儘管如此,俗話說「百密總有一疏」,我們仍可利用一些現象或資訊,作為公司可能從事財報窗飾或財報舞弊之警訊,這些警訊可以輔助財報使用者進行相關決策,事先對這些可疑的公司加以防範。欲偵測財報窗飾或財報舞弊,端靠檢視財報上的數據,難以查出蛛絲馬跡,因為這些數據已是公司鬼斧神功之後的作品,因此,必須透過其他資訊及財務報表分析技術,方能抽絲剝繭,探測公司是否有扭曲財務報表資訊之嫌疑,如分析其公司治理架構是否健全,公司治理做得愈好,發生財報舞弊的機率就愈低,再來就是仔細閱讀會計師查核報告、附註揭露事項、致股東報告書,判斷財務數據是否允當表達、公司對於未來的預期是否有過於浮誇的現象;最後就是善用財報分析技術,探測公司是否具有財報窗飾或舞弊等跡象。

^